74萬人持證護羊城
廣州市紅十字會開展應急救護培訓護航全運會
時間:2025-11-18
當第十五屆全國運動會的圣火在廣州點燃,一張由74.5萬雙“急救之手”織就的安全網已全面鋪開。應急救護培訓工作已連續兩年入選廣東省廣州市民生實事。截至今年10月,廣州市紅十字會累計培訓紅十字救護員占常住人口3.94%,正以“全民筑基 賽事實戰”的雙重成效,為這場全國體育盛會筑牢生命防線。
近兩年,全市應急救護培訓工作保持穩步推進:2024年,完成紅十字救護員培訓7.07萬人,2025年1月至10月,新增紅十字救護員5.52萬人,公益急救講座惠及11.2萬人。
基層培訓工作的“加速度”更凸顯民生溫度——農村與社區培訓2024年分別增長657%、83%,白云區景泰街等社區已實現“樓下實操培訓”常態化,居民在家門口就能掌握心肺復蘇、止血包扎等實用技能,為全運會構建起“全民響應”的急救群眾基礎。
針對全運會安保、服務需求,市紅十字會為公安、消防等一線群體培訓超5000人,其中消防救援系統2000余人;“廣工模式”推動高校急救學分課普及,培育年輕急救力量;公交系統培訓1.2萬人,500余輛公交車配備自動體外除顫儀(AED),1300余名司機持證上崗,打造流動在城市中的“移動急救站”。在十五運會測試賽、廣交會等重大活動中,“1+3”網格急救模式(即1名專業醫護+3名持證志愿者)實現“5分鐘響應”,多次高效處置突發情況,筑牢現場安全防線。
線上線下聯動的科普渠道,讓急救知識觸達更多人。市紅十字會通過官網、微信公眾號等持續推送急救科普內容與培訓資訊,常態化開展民法典“好人法”專題宣講,切實消除群眾“不敢救”的顧慮;同時實現電子救護員證全覆蓋,學員考核合格后可通過中國紅十字會統一平臺獲取電子證。在現場救援中,可快速出示憑證核驗資質,顯著提升急救效率。
市紅十字會積極選樹“最美救護員”典型,傳遞正能量。同時,實戰能力持續精進:連年舉辦市級應急救護大賽,組隊參賽并獲廣東省、粵港澳大灣區急救大賽特等獎,“世界急救日”等特色活動讓“人人學急救、急救為人人”的理念深入人心。
2024年12月,廣清城際鐵路花都站,華南農業大學紅十字會骨干姜煜為暈倒男子實施心肺復蘇術施救,助其恢復心跳;2025年2月,地鐵二十二號線陳頭崗站工作人員使用AED救助突發暈厥的女乘客;3月,荔灣區龍津街道社區救護員火速馳援突發不適的居民,全程守護至救護車抵達;6月,K9221次列車上,救護員李欣配合醫生成功救助驚厥幼童——類似的救援場景,在社區、地鐵、公交等場所不斷上演,應急救護培訓的實效已轉化為實實在在的生命救援力:截至目前,全市持證紅十字救護員累計挽救56人生命。
為確保每一位救護員“真會救、能救命”,市紅十字會在全省率先推行急救培訓“教考分離”制度,遴選107名持證考官,授權9家培訓基地,對培訓不規范的機構與考官從嚴處置,以嚴格標準守住培訓質量底線。
面向全運會保障與城市急救長遠發展,市紅十字會啟動急救“五個一”行動:開展百場急救大講堂、培訓萬名救護員與志愿者、建設過硬師資隊伍、舉辦師資大賽,持續夯實急救體系根基。2025年,全市新增1025臺AED,基本實現全市鎮街AED全覆蓋。新增AED設備同步接入“企鵝急救助手”等小程序,市民可一鍵查詢附近AED位置,進一步深化“5 分鐘社會急救圈”建設,讓城市急救更高效、更暖心。
羊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