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潤山鄉(xiāng)的暖意
——湖北省襄陽市保康縣紅十字會開展“敲門行動”側記
時間:2025-11-07
秋雨淅瀝,山霧迷蒙,湖北保康山區(qū)已透出陣陣寒意。近期,湖北省襄陽市保康縣紅十字會組織紅十字志愿服務隊開展的“敲門行動”,恰如一股暖流,在馬良鎮(zhèn)的山水間靜靜流淌。
志愿服務隊叩響的第一扇門,是曾家埡村低保戶老張的家。老人接過裝有米、食用油、粉條等物資的博愛家庭包時,雙手微微顫抖。78歲的他身患高血壓,日日離不開藥。提起早逝的兒子,他的目光里盛滿滄桑。養(yǎng)女遠嫁,平日里多是老人獨自守著空屋。縣紅十字會工作人員仔細了解他的生活狀況,言語間透著家人般的關懷。
曾家埡村,又一扇門被輕叩。村民老戴的妻子、兒子先后離世,自己中風臥床,日常生活不能自理。女兒獨自扛起重擔,一邊照料父親,一邊撫育兩個上學的孩子,全家生計全靠女婿在外打工的微薄收入支撐。縣紅十字會工作人員將滿載關懷的博愛家庭包遞到他們手中。
走訪完困難群眾,“敲門行動”的腳步并未停歇。在云旗小學,志愿服務隊為孩子們打開知識的大門。工作人員為孩子們講述了紅十字運動的起源,從戰(zhàn)地救護的歷史講起,將“人道、博愛、奉獻”的精神種子,播撒在這些山區(qū)孩子的心田。孩子們聽得入神,仿佛透過這段歷史,看見那跨越山海的人道光芒。
緊接著,一堂生動實用的應急救護課在教室里展開。應急救護師資從預防溺水“六不”原則開始,將專業(yè)的急救知識化作孩子們能聽懂的語言。他通過講解與動作示意,向孩子們傳授“水母漂”“仰漂”等水中自救方法的要領,還詳細講解了水中救援的五部曲“叫、伸、拋、劃、游”,讓孩子掌握科學安全的施救原則。
在講解心肺復蘇時,應急救護師資著重強調了心臟驟停救援的黃金四分鐘,解釋在這寶貴的四分鐘內實施正確急救對挽救生命的重要性。應急救護師資跪在人體模型旁,一絲不茍地演示每個動作要領。“位置要準,深度要夠,頻率要均勻”,他特別提醒孩子們按壓節(jié)奏要平穩(wěn),太快太慢都會影響急救效果,并詳細演示了胸外按壓與人工呼吸的循環(huán)配合。
隨后,縣紅十字會工作人員取出自動體外除顫儀(AED)訓練機,向孩子講解這臺“救命神器”的使用方法。“開機、貼片、放電,分析心律和電擊時都要離開。”應急救護師資邊講邊現(xiàn)場演示:他舉起電極片,仔細說明粘貼的位置:“就像副駕駛的安全帶,從右肩斜向左下;或者想象右手握筆的方向,也是從右上方斜向左下方。”接下來是海姆立克急救法教學,他用“剪刀、石頭、布”這個熟悉的游戲口訣,巧妙拆解了急救動作。
在實操環(huán)節(jié),孩子們輪流在人體模型上練習,志愿者手把手地糾正動作。有個瘦小的男孩格外專注,額前的碎發(fā)被汗水粘住,仍在一遍遍調整著手勢,那份專注的神情,仿佛正在經歷一場真實的生命救援。
培訓結束后,“敲門行動”繼續(xù)在校園里傳遞溫暖。縣紅十字會對8名困難學生進行了慰問,為他們送去裝有生活物資的博愛家庭包,并勉勵他們奮發(fā)學習。
這時,縣紅十字會黨組書記王承鼎注意到一個安靜的小女孩。一旁的老師輕聲說,就是這個孩子平時沒有鞋穿,經常赤腳上學。
此前,王承鼎從老師那里得知有這么一個小女孩,特意從超市給孩子買了兩雙運動鞋。“這鞋底有防滑花紋,正是孩子最需要的,選了大一碼的尺寸,這樣明年還能穿。”
“試試看,合不合腳。”小女孩雙手接過鞋子,端詳著這雙屬于自己的新鞋。穿上新鞋,她利落地站起身,在原地輕輕踩了踩,感受著新鞋帶來的踏實與溫暖。這一刻,她眼中的光芒,比任何語言都更能訴說內心的喜悅。
暮色降臨,110余個孩子都收到了一份小禮物,他們小心翼翼地捧著,如獲至寶。
秋雨未停,山霧依舊。但這次“敲門行動”帶來的暖意,從困難群眾的家中延伸到校園的每個角落,如同播撒在孩子們心中的種子,在這片群山間生根發(fā)芽,綻放出希望的花朵。
龔世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