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天星”溫暖一座城
——四川省紅十字會首屆“急救地攤”活動側記
時間:2025-10-14
9月14日晚7時,成都九眼橋,志愿者羅桂瓊跪在墊子上,手把手向市民傳授胸外按壓的姿勢。她的膝蓋已布滿瘀青,每次跪地示范時,疼痛都會陣陣襲來,但動作卻始終穩定有力。“如果當年有人懂這些,我朋友或許不會離開。”她低聲嘆息。2024年夏天,她40多歲的摯友心肌梗死倒在街上,因無人施救遺憾離世。
如今,這份遺憾化為羅桂瓊堅持教學的動力。“多教會一個人,就可能多挽救一個生命。”
像羅桂瓊一樣致力于傳遞救命技能的人還有很多,他們是首屆四川紅十字“急救地攤”活動(即“滿天星”計劃)的紅十字志愿者。該活動由四川省紅十字會發起,四川紅十字應急救援救護中心牽頭組織,在全省15個市州同步展開,300余名紅十字志愿者分布在86個教學站點,成為初秋時節巴蜀大地街頭巷尾的亮麗風景。
紅十字志愿者沈中亮夫妻正在教授市民急救技能。
“急救地攤”讓救命知識動起來
晚7時,九眼橋華燈初上,人流如織。幾具教學模擬人、數臺自動體外除顫儀(AED)整齊擺放,身著紅馬甲的志愿者剛剛擺起“急救地攤”,很快便吸引了散步的市民、歸家的路人和往來游客。
“手臂垂直,靠上半身發力!”四川紅十字應急救援救護中心理事長宋堯嗓音沙啞,這是他連續第三晚在這里指導。
“最初不過是陪孩子來湊個熱鬧,沒想到自己也學入迷了。”一位年輕母親坦言,“志愿者講解得清楚細致,還特別有耐心,真的很讓人感動。”她的孩子原本只想得到小熊公仔,此刻正專心致志跪地練習,一絲不茍地學習急救技能。
“我們的付出,不僅是為了傳授技術,更是在無數人心中播撒下敬畏生命、守望相助的種子。”宋堯說。
“我上次考急救證沒通過,一直有點緊張。”一名年輕女孩不好意思地說,“但宋老師一步步帶著做,我突然就會了!”通過學習,她掌握了操作要點,在模擬練習中表現得非常出色。女孩開心地說:“原來救人沒那么難,關鍵是要懂得怎么救。”
“急救地攤”擺起來時,法國游客皮埃爾只是好奇,駐足張望,但他很快便被現場氣氛感染。盡管語言不通,但他仍通過志愿者的手勢與示范,認真學起了海姆立克急救法。當他終于成功掌握時,志愿者笑著用剛學的法語夸贊:“Très bien!”(非常好!)皮埃爾開心地豎起大拇指,周圍響起一片笑聲與掌聲。
在成都國際非物質文化遺產博覽園點位,救護中心專職師資沈中亮一家四口都參與到活動中。夫妻二人都是救護培訓師資,活動當天他們還讓兩個女兒充當“小模特”,在孩子身上演示創傷包扎技巧。“讓孩子從小懂得幫助他人,是最有意義的教育。”沈中亮的妻子說。
在都江堰市石羊鎮,志愿者帶著年邁的父母一同前來。老人們用方言講解,讓急救知識聽起來就像拉家常般親切自然。數據顯示,3日內,全省農村地區參與學習人數超過1.2萬,占全省總參與人數的34%。這不僅是一次急救普及,更是“健康鄉村”建設的生動實踐。
一場社會治理創新的暖心實驗
“急救模擬人不夠,我們就自己帶!”志愿者張華軍一句話說出了這場活動的另一重意義——這是一次政府引導、社會參與、資源整合的多元共治實踐。
紅十字志愿者自行攜帶的心肺復蘇模擬人超過50臺、AED訓練器20多臺,總價值超過20萬元。這些他們平日里的“最佳搭檔”,在這一刻也成了一道亮麗的風景。區政府提供場地、公安部門維持秩序、企業捐贈物資……社會各界的支持,讓這場活動超越了教學本身,成為新時代社會治理創新的區域樣本。
在涼山州西昌市,紅十字志愿者張光梅、陸敏、黎佳靜、張勇采用彝漢雙語教學,打破了語言的屏障,讓急救知識直達人心。“阿嬤,要這樣按壓……”一聲聲親切的彝語指導,讓古老的語言在急救知識的傳播中煥發新生。這份因地制宜的智慧,正是對“新時代文明實踐”最真誠的詮釋。
“健康中國”戰略的街頭實踐
成都醫學院基礎醫學院教授、中心專家組成員李健也積極參與到活動中。她介紹,目前我國每10萬人配置AED數量僅為15臺左右,與2021年中國醫學救援協會發布的《公共場所自動體外除顫器設置要求》建議每10萬人配置100至200臺的標準尚有不小距離。
李健的話,揭示了“急救地攤”與“健康中國2030”戰略的深刻內在聯系。在國家政策層面,《“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明確要求完善公共場所急救設施設備配備標準,加強全民應急救護知識培訓。而這一切,正依靠一次又一次的跪地教學、一遍又一遍的耐心講解,從政策文本走向街頭巷尾。
國家心血管病中心統計數據顯示,我國每年心源性猝死者高達55萬,其中約90%發生在醫院外。這意味著,每一分鐘都有人倒下,而現場急救是否及時,往往決定生死。
面對這一挑戰,紅十字志愿者以跪地教學的身姿,作出了最有力的回應。他們深入城鄉,通過耐心細致地講解與示范,夯實社會急救的基石,為“健康中國”戰略譜寫了生動篇章。
四川省紅十字會統計,本次活動共動員師資與志愿者300余人,通過設立86個點位實現全省覆蓋,直接受益群眾超過3.5萬人次。活動尤為注重基層覆蓋,農村地區參訓人數占比達到34%。“這不僅是一場成功的應急救護普及活動,更是促進公共安全服務均衡發展、助力鄉村振興戰略的卓越實踐。”省紅十字會相關負責人表示。
向清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