練兵備戰 枕戈待旦
——2025中國紅十字應急救援北部協作區綜合救援演練側記
時間:2025-10-10
“里氏6.0級地震,引發河流堤岸崩塌,水流沖擊橋梁,房屋倒塌,通信中斷,交通受阻……近2000人需要緊急疏散,800余人需要轉移安置……”9月28日,在這些災情設定中,“人道之光 使命必達”2025中國紅十字應急救援北部協作區綜合救援演練在山東省濱州市惠民縣正式開啟。
來自山東省、黑龍江省、吉林省、遼寧省、內蒙古自治區紅十字會及山東省軍政民企共21支應急救援隊伍、240名救援隊員參加演練,全方位展現紅十字應急救援體系的協同作戰能力。
黨建引領,先鋒堡壘
9月24日至27日,21支參演隊伍在惠民縣黃河三角洲應急消防實訓基地開展了訓練和彩排。
為發揮黨組織的政治引領、組織保障和戰斗堡壘作用,提升救援隊伍凝聚力與執行力,9月26日,中國紅十字應急救援北部協作區綜合救援演練臨時黨總支、臨時黨支部正式成立。9月27日,中國紅十字會總會召開中國紅十字應急救援北部協作區聯席會議暨黨建業務融合高質量發展交流會,圍繞黨建業務融合、應急體制建設等主題進行座談交流。
“山東省紅十字會作為北部協作區組長單位,以高站位謀劃、高標準推進,在發揮區域協作機制作用、強化黨建引領等方面積極作為,推動協作區應急救援工作高質量發展。”山東省紅十字會黨組書記、常務副會長白同禹在交流會上表示。
“黨建引領是應急救援工作的根本保證。”白同禹介紹,山東省紅十字會堅持黨建引領,以強化黨組織建設為核心,推動應急救援隊伍政治建設與業務建設深度融合,筑牢應急救援“紅色堡壘”。
此前,濱州市紅十字藍天救援隊率先成立黨支部,同步健全工會及其他組織,構建起“黨支部+隊委會+功能小組”的三級組織架構,實現“組織建在隊伍上、黨旗飄在救援中”。同時,將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與應急救援技能培訓相結合,到渤海革命老區紅色教育基地接受紅色教育,推動黨員在思想上“充電”、能力上“補鈣”。
此次演練,山東省紅十字會將“提前設立臨時黨支部”作為強化應急救援一線黨的領導的重要舉措,確保救援工作推進到哪里,黨組織就覆蓋到哪里。通過明確臨時黨支部在指揮協調、思想動員、作風建設中的職能作用,實現黨建與救援任務同部署、同落實。黨員隊員亮身份、沖在前,充分發揮先鋒模范作用,讓黨旗在救援一線高高飄揚,切實把組織優勢轉化為高效有序的救援能力。
戰時模擬,創新提升
“地震發生后,受過培訓的紅十字志愿者按照分工對受災群眾進行疏散避險,受災群眾按照既定路線有序撤離至安全地帶……”
“受地震影響,導致一棟10層建筑內部 4、5層樓梯部分坍塌,形成封閉危險區域。救援小組分為系統搭建組、高空救援組、地面保障組3個單元同步行動。系統搭建組4名隊員通過評估內部結構后,通過繩索攀爬通過坍塌區域,向被困人員接近實施救援。”
“地震發生后,指揮部接群眾求助某水域發現多名落水者,立即調派水域救援隊攜帶沖鋒舟、聲吶設備等裝備趕赴現場救援”……
在“救援現場”,高空救援、水域救援、建筑物破拆和搜救、危化品事故救援、醫療轉運等科目演練依次進行;在“安置點”,賑濟、供水、供餐、大眾衛生、應急救護、心理援助等科目一一展示。此次演練模擬“強震引發次生洪水”復合災情,北部五省區救援隊與濱州本地力量協同完成災情全鏈條處置,全面檢驗實戰水平。
“演練整體設計凸顯‘緊貼實戰、全鏈覆蓋’。”演練結束后,山東省地震局黨組成員、副局長王希波對演練情況進行了現場點評,給予充分肯定。他表示,演練以實際情況為基礎,震情、災情設定貼合現實,方式規模定位精準,科目設置科學合理。全面覆蓋震情速報、災情收集、應急響應、指揮調度、自救互救、現場救援及應急保障等全過程、全要素,既包含現場救援實戰,又配套有效處置措施,整體針對性與實戰性極強。
“練為戰、演為示、展為促”。山東省紅十字系統打破“訓練與實戰脫節、演練與展示分離”的傳統模式,構建“訓練標準化、演練實戰化、展示多元化”三位一體提升體系,推動應急救援能力全面升級。在“練”上求實效,建立“日常訓練+專項集訓”機制;在“演”上求逼真,設置“復合災情+跨區域協同”場景;在“展”上求賦能,搭建“裝備展示+技術交流”平臺。通過舉辦應急救援裝備展,邀請應急裝備企業參展,集中展示應急救援設備及各類應急產品等200余種產品,實現“以演促訓、以展促產”的良性循環。
區域協作,多元聯動
此次演練既是山東省紅十字系統應急救援工作的一次全面展示,更是全國紅十字系統貫徹落實“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的生動實踐。山東省紅十字系統立足“保護生命健康”核心職責,以此次演練為契機,集中展示紅十字系統在專業救援、跨區協同等方面的獨特優勢,推動系統內外能力提升。
參加此次演練的隊伍分別來自中國紅十字應急救援北部協作區各成員單位和山東省各類救援隊。“災情”發生后,北部協作區指揮部調派中國紅十字(遼寧)賑濟救援隊、中國紅十字(吉林)醫療救援隊、內蒙古自治區紅十字賑濟救援隊、黑龍江省紅十字水上救援隊趕赴災區協助開展救援,緊急調動中國紅十字救援隊(北部)機動隊、山東省紅十字搜救隊、山東省紅十字賑濟救援隊、山東省紅十字供水救援隊、山東省紅十字大眾衛生救援隊、山東省紅十字心理救援隊、濱州市紅十字救援隊等隊伍,前往災區開展救援。
“科目共演、經驗共鑒、資源共享”,協作區救援隊伍在指揮體系、技術標準、作業流程上銜接融合。此外,武警濱州支隊、惠民縣民兵應急連、山東省濱州市消防救援支隊等來自政軍民企等不同領域的隊伍亦參與演練,加強與紅十字系統救援隊的學習交流,檢驗了紅十字事業軍民一體化發展成果,為應對跨區域重大災情奠定基礎。
根據中國紅十字會總會與應急管理部簽署的《防災減災救災聯動工作機制合作協議》,山東省紅十字會持續加強與省應急廳、省消防總局、省地震局等單位的合作,就強化信息互通共享、應急聯動、開展急救護培訓、推進防災減災科普宣傳等進一步加強聯動。3年來,山東省紅十字會為消防救援人員開展應急救護培訓5.5萬人次,其中紅十字救護員持證培訓1.4萬人。
“高效協同、機制順暢。”王希波如此評價此次演練中各部門、各門類救援力量的協同配合,各環節銜接緊密,充分彰顯協作區聯合、軍政民企聯動、部門協同、屬地為主的應急救援工作機制,指揮調度高效有序。
“下一步,山東省紅十字系統將以此次活動為契機,持續強化黨建引領、深化協同聯動、提升裝備水平、創新實訓模式,為構建更高效、更專業、更協同的應急救援體系貢獻力量,為全國紅十字應急救援工作提供可復制、可推廣的經驗。”白同禹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