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救課”正成為全民“必修課”
——浙江省各級紅十字會開展世界急救日主題活動掠影
時間:2025-09-19
世界急救日期間,浙江省各級紅十字會緊緊圍繞主題,開展了一系列豐富多彩、精彩紛呈的主題活動,送急救知識到農村到社區到居民家門口,推動應急救護從“開學第一課”到“全民必修課”。
開學第一天,急救成了“必修課”
新學期伊始,浙江多地紅十字會走進校園,將應急救護培訓融入“開學第一課”,為青少年生命安全加上一道堅實的防線。
浙江大學首次將CPR+AED考核納入新生急救培訓
9月1日,省紅十字會聯合浙江廣播電視集團少兒頻道,開展《救在身邊·秋日護航》活動,為浙江600萬少年兒童送上健康安全課。省紅十字一級應急救護師蘭頻、丁麗蓁帶領同學們搭乘“急救巴士”學習急救包妙用、交通安全應急處理、燙傷急救、蛇咬應對、溺水救援的實踐知識,開啟秋季安全護航之旅。
省紅十字會、杭州市紅十字會、西湖區紅十字會聯合派出20余名紅十字救護師,為浙江大學2025季6600名新生開展心肺復蘇和AED使用培訓,并進行考核。
寧波市鎮海區紅十字會與鎮海中學創新打造“急救培訓+國防教育”融合模式,為鎮海中學1200余名高一新生開展救護培訓,將系統化應急救護培訓深度融入普高新生“開學第一課”,助力學生掌握“救命技能”。
溫州市洞頭區紅十字會在區海霞中學開展“應急救護進校園”活動。圍繞心肺復蘇、AED使用、氣道異物梗阻解救等急救技能,救護師進行系統講解,指導同學們進行技能練習。
嘉善縣紅十字會聯合四川省九寨溝縣紅十字會,為九寨溝縣中學的500余名高一新生開展“應急救護進校園”專項活動。培訓現場,應急救護師熊鑫浩重點講授心肺復蘇、AED使用等應急救護知識,現場示范創傷止血、傷口包扎、骨折固定以及氣道異物梗阻處置(海姆立克急救法)等應急救護技能,并指導學員們分組參與實操練習,糾正動作細節,確保熟練掌握各項操作技巧。
自8月19日起,江山市紅十字會陸續為全市10所高中近5000名高一新生開展為期兩天的應急救護培訓。此外,為全市5600余名教師進行了應急救護普及培訓,為校園安全再添一道防線。
9月初,臨海市4882名高一新生收到一份特殊開學禮,紅十字救護師為同學們重點講解了心臟驟停、氣道異物梗阻等常見急癥的處理方法和操作步驟,提高學生們的自救互救能力。
“救在身邊·校園守護”是省紅十字會聯合省教育廳實施的“救在身邊”系列專項行動之一。據統計,2021年至今,各級紅十字會持續開展應急救護進校園活動,面向全省師生已開展普及培訓1192萬人次,取證人員達到132.98萬人。
仙居縣紅十字會志愿者為學生傳授心肺復蘇等急救知識
急救在身邊,全民“必修課”
結合“中華慈善日”和“久久公益節”,各級紅十字會舉辦一系列豐富多彩的主題宣傳活動,廣泛普及急救知識,推動救護知識成為全民“必修課”。
桐鄉市為物業、保潔、外賣員等 工作人員開展急救培訓。
“大家注意看,按壓胸部時要注意垂直用力,深度大約5-6厘米,頻率保持在每分鐘100-120次……”寧波市北侖區紅十字救護師們的聲音清亮有力,他們一邊講解心肺復蘇操作步驟,一邊手把手演示標準動作。
而海姆立克法的演示更是讓大家忍不住湊上前——志愿者用模擬道具還原氣道異物梗阻情況,從成人到嬰兒的不同施救手法,動作規范又易懂。“家里有小孫女,學點這個太有用了!”一位阿姨認真地在志愿者幫助下學習手法。
9月5日,寧波市北侖區霞浦街道霞南村文化禮堂里人頭攢動、笑語盈盈——2025年寧波市文化科技衛生“三下鄉”集中展示活動在這里火熱開啟,應急救護攤位成為全場焦點。
寧波市鄞州區首南街道堇天社區推出了“哈嘍,小堇官”急救歡樂跑活動,將急救知識學習與趣味運動完美結合,讓轄區青少年在多元的場景中掌握救護知識與技能。
9月7日,湖州市第十一屆“慈善嘉年華”活動在愛山廣場舉行,國網湖州供電公司“救在身邊”紅十字應急救護培訓志愿服務隊連續十一年參加。
“剪刀、石頭、布——海姆立克急救法我能行”。9月5日晚,永康市紅十字應急救援隊在萬達廣場開展了一場以公益快閃活動,通過多項實用急救技能的演示與體驗,幫助市民提升應對突發狀況的能力。
永康市舉辦“剪刀、石頭、布 ——海姆立克急救法我能行”公益快閃活動
“有聽說過這些急救方法,但從沒實際操作過。今天在模型上試了幾次,基本掌握了動作要領,以后遇到緊急情況就不會那么慌了。”市民楊飛燕說。
9月以來,天臺縣紅十字會攜手多家醫療機構,連續走進平橋鎮紫陽村文化禮堂、洪疇鎮天和村等地,開展“健康集市‘救’在身邊”紅十字黨群服務集市日活動,將急救知識送到村民家門口。兩年來,天臺縣紅十字會已舉辦類似活動333場。
天臺縣率先在全省試點“急救俠”模式
一起做好事,賦能“急救俠”
全省各級紅十字會結合“久久公益節”,開展網絡籌款,推廣“家家都有救護員”“一起賦能急救俠”等公益項目。
麗水市青田縣聯合媒體開展應急救護直播課
9月5日,舟山市普陀山紅十字會推出“愛心云”募捐系統。該系統不僅為助困、助學、助殘等各類救助活動籌集善款,還支持景區應急救護培訓普及工作,可查詢景區內21臺AED的精準定位,提高游客和當地居民的自救互救能力。
龍泉市紅十字會聯合市委統戰部、市工商聯、市紅十字會、市青瓷寶劍產業局等單位開展百名藝人劍瓷作品展暨“久久公益節”愛心拍賣會(杭州站)。動員百名劍瓷藝人捐助167件匠心之作,籌集善款60余萬元,助力東西部扶貧協作及“龍護生命 泉速響應”應急救援公益項目。
溫嶺市紅十字會精心策劃“救在身邊,愛不‘9’遠”主題公益義演。通過藝術表演、急救體驗等形式,為“村村都有急救俠”項目募集善款,推動公益力量下沉鄉村,守護群眾生命安全。項目計劃籌集30萬元善款,用于急救志愿者培訓、AED 設備采購及急救包配置。現場公益互動體驗區人氣爆棚,紅十字救護師手把手指導市民海姆立克急救法與心肺復蘇技巧。“以前總覺得急救是醫生的事,今天親手試了才知道,學會這些技能,說不定哪天就能幫到別人。”市民謝昀靜笑著說。
溫嶺市舉辦“救在身邊,愛不‘9’遠”公益義演
溫州市平陽縣紅十字壹加壹應急救援隊在公園舉辦“‘壹’起守護‘救’在身邊”主題公益活動,宣傳推動紅十字應急救護工作。
致敬“急救俠”,點贊身邊的英雄
隨著救護培訓人數的增多,公路邊、地鐵站、公園里、籃球場上,緊急時刻救人的正能量場景如璀璨星辰,頻繁照亮我們的生活。他們見義勇為、奮力施救的行為,值得被褒揚、被推崇。
寧波市紅十字會、市衛生健康委員會聯合發布十大社會急救案例,點贊身邊的急救英雄,并宣傳民法典緊急救助行為免責規定。寧波15歲少年盛徐犖榜上有名,去年他跪地實施心肺復蘇11分鐘,用急救技能“搶”回一條命,今年獲評“全國新時代好少年”。紹興市也公布了第三批無償救護認定激勵名單,嚴峰等22人(集體)的感人事跡榮列其中。
寧波少年盛徐犖因現場施救獲評“全國新時代好少年”
家住杭州市臨平區的莫海鵬火最近出了圈。9月5日晚,莫海鵬在超市門口為一名中年男子實施心肺復蘇25分鐘,直至該男子恢復意識。救人一幕被人拍下傳上網絡,吸引眾多網友點贊關注。
在溫州市鹿城區,潘俠、許如峰等人的及時相救,讓當地居民于某某劫后余生。于某某酒后沿河畔散步時,不慎將手機掉入河中,在酒精作用下沖動跳河試圖打撈,隨后陷入危險。危急時刻,潘俠、許如峰立即展開救援,使其轉危為安。
9月9日早上7點半,武義縣紅十字應急救護師陳建平又救人了!當時,路上發生一起汽車與電瓶車碰撞的交通事故,電瓶車駕駛員摔倒在地,痛苦呻吟。陳建平見狀,立即將車安全停靠在路邊,迅速從后備箱拿出隨車攜帶的急救包,快步沖向事故現場。自2018年成為紅十字應急救護師以來,陳建平已經多次出手救人。
據不完全統計,今年1月至8月,浙江已有成功施救案例236例。社會側救護力量在保障人民群眾生命健康中的作用日益凸顯,“快一點 救在身邊”已成為一種文明實踐成果。
圖文:浙江省紅十字會